公众注目下的基督徒——福音派在创造还是进化的争论中应该走多远?

 托德·比尔  

(本文由基督使者协会-大陆文字事工部提供)

 有关创造与进化的争论迄今已进行了将近150年。2006年11月13日的《时代》杂志的封面故事就以“上帝与科学”为标题,报道了无神论生物学家理查德-道肯斯 (Richard Dawkins) 和基督徒遗传学家弗朗西斯-柯林斯 (Francis Collins)之间 的争论。这不过是这个长久以来公众热门话题的最新发展而已,而且短期内看不到这个话题有任何降温的迹象。当《时代》杂志编辑提到一些新教保守派坚持按字面意思理解《创世记》第一、二章时,柯林斯这样回应说,这是“一种非常狭窄的观点,会把我们的信仰推到荒谬的境地而自招其辱”。而道肯斯则附和着建议柯林斯说,“如果他别再留什么时间给那些福音基要派教友,就会给自己省去一大堆的麻烦。何必搭理那些小丑呢?”,这样看来,如果任何人实实在在地相信《创世记》第一、二章的记载,就会被《时代》杂志这样的主流媒体和他们的专家之一毫不犹豫地扣上“小丑”的帽子。这实在是一个不幸的事实。因为许多人读到这些文字,就被他们带入歧途。

 如此看来主流媒体称那些坚持按字面意思理解《创世记》第一、二章的人为愚蠢并不是什么新闻;而那些以柯林斯和其他许多人为代表的批判性学者,也持同样的观点,也不是什么新闻。但令笔者惊讶的是,在过去的三十年里,越来越多的福音派学者也放弃了对《创世记》前几章按照字面意义上的解释。

放弃对《创世记》第一、二章字面意义上的理解的原因并不是什么新鲜事。那些原则上相信进化论的基督徒,需要试着调和他们所认同的“科学”与他们对圣经的理解。对不相信圣经无误的人来说,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可以很轻松地指出圣经在这些方面的描述是错误的。但对于我们这些自称是福音派、并坚持圣经无误的人来说,试图调和现代“科学”观与《创世记》第一、二章却并非易事。谁能既坚持圣经无误,又坚持进化论呢?

从前有两个理论试图协调创世记与进化论:间隔论 (The Gap theory) 和时期论(Day-age Theory),近年来又有了第三种解释,即架构论 (Framework Hypothesis)。本文将简要讨论一下这三种观点,并着重讨论第三种,也就是架构论 (Framework Hypothesis)。

                          间隔论:漏洞百出?

 因1909年的司可福圣经而流行的间隔论,认为有两个创造[1]。《创》1:1讲的是第一次创造,那之后,地球上的首领(统治亚当以前的人)撒但反叛。撒但的堕落把罪带入宇宙,导致神以洪水对全地的审判(创1:2所显示的水)和随后而来的全球性冰川期。今日地球上出土的动植物和人类化石,均源自于这次洪水。他们与现今在地球上生存的植物、动物和人类并没有遗传学上的关联。所以《创》1:2所描述的是地球劫后的凄凉景况,而《创》1:3-31讲的是神的再创造。

支持间隔论的证据来自于将《创》1:2的הָיְתָה翻译为“变成”,而且,תֹהוּוָבֹהוּ (空虚混沌)被认为是邪恶和罪的状态,因而不可能是地球的原始状态(《赛》45:18被认为是这一解释的旁证)。最后,עַשַה(制造)和 בָּרָא(创造)的区别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间隔论有很严重的缺陷。首先,《创》1:2的翻译是有点做作的,因为 הָיְתָה 的正常意思为“是”,而不是“变成”。第二,תֹהוּוָבֹהוּ 的意思只是很简单的空荡和混沌,它确实经常被用于审判的描述(例如《赛》45:18),因为土地被扫荡干净,无人居住。但这个词本身并不包涵这种意思。[2]第三,在描述创造时,עַשַהבָּרָא常常交替使用(例如,עַשַה用于《尼》9:6;《伯》9:9;《箴》8:22;23;26;但两个词一同出现于《创》1:21;25-27;2:2-4)。第四,间隔论也带来神学上的难题,在罪进入世界以前就有死亡吗?在亚当以前有过没有灵魂的人吗?第五,间隔论包含有许多的假设。圣经没有一个字提到撒但在地上的统治和堕落,也没有提到在亚当之前的任何灾变(无论从圣经还是从均变论为前设的地理学―――如果要接受灾变的话,为什么不直接接受圣经中的大洪水的灾变呢?)最后,《创》1:1-2的希伯来文文法,几乎排除了间隔论的可能性。因为如果间隔论是正确的,希伯来文语法应该使用的连续式结构 (Waw Consecutive) ,相反,《创》1:1-2的动词却是简单完成式;然而,在创世记第一章里面余下的句子中,所有的动词都在使用的连续式结构(Waw Consecutive)。连续式结构 (Waw Consecutive)隐含着动作的连续性—首先,神创造天地;然后,地变成空虚混沌。但是这里使用的结构却显示出动作的中断性—“并且,在那个时候,地是空虚混沌”。它只是描述神造天地时的状态而已。[3]

时期论——错误的科学和错误的解经?

基于上述原因,间隔论现今在福音派学者中不再流行。[4] 而第二种理论,即时期论似乎更有市场。[5] 这种理论宣称,创造的“一日”不是24小时的“一日”,而是几千年甚至几百万年。因此,创造所用的六天是指连续的六段很长的时期。[6] 有人试图用《彼后》3:8(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来支持这一理论。Archer 选择时期论,因为他无法想象在区区二十四小时内亚当为所有的动物命名以及夏娃的被造。他声称,“谁能想象所有这些行为有可能在第六天的120分钟内完成呢?”[7]

但是无论是从进化论还是从圣经角度来看,时期论都存在很多困难。首先,时期论与进化模型相冲突,并不能真正调和圣经与“科学”的难题。时期论所描述的先后顺序与进化论大相径庭。根据圣经,植物在第三天被造,海洋动物在第五天,太阳,月亮和星体在第四天被造,都在植物之后(光合作用如何进行?)。鸟类和鱼类在第五天一同被造,但进化论者声称,鸟类是先从鱼类经过爬行类(第六天被造)进化而来。昆虫类在第六天,也就是在植物之后被造(但植物需要昆虫来传授花粉;而且,在进化模型中简单的生物如昆虫不应该出现在复杂的动物之后)。[8] 更进一步说,根据《创》2:7,人是由地上的尘土而造,而进化论者声称人是由类人猿进化来的。

这样看来,如果时期论并不能解决圣经与“科学”间的冲突,要它何用呢?而且,时期理论并没有圣经基础。首先,《创》1中的 יוֹם(日)并不是指一个不确定的时间段。在旧约圣经中它的确有65次这样的涵义(如《创》2:4),但有超过2200次它是指24小时的一天。同时,当有一个序数词(如第一,第二,第三等)来修饰它的时候,它从未代表过一个不确定的时期。除此之外,词组“有晚上,有早晨”(如《创》1:5,8,13,19,23,31)明显暗示着24小时的一天。最后,出20:8-11提供了一个实在的六天的证据:“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六日要劳碌作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华你神当守的安息日……因为六日之内,耶和华造天,地,海,和其中的万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华赐福与安息日,定为圣日”。在这一段经文中, יוֹם (日) 这个字不可能在前部分按字面意义解释,而在紧接下来的经文中却按象征意义解释。

这就是为什么令笔者感到惊奇是,今天仍然有人赞成时期理论。如果仔细分析,它既回答不了进化的难题,从而违背了进化论;同时它又与《创》1中有关“日”的基本理解相抵触,因而也违背了圣经。

24小时的六日,但是……

令人惊讶的是,许多不相信神在24小时一日的六日中创造世界的人也相信,《创世记》作者的本意在《创》1中的一日是指的24小时。例如,批判学者John Skinner 断言,“将 יוֹם(日)解释成一段极长的时期,虽然是热衷调和“科学”与启示者所偏爱的资源,却是与此段圣经明显的意思相佐,也找不到希伯来文法的支持(甚至诗90:4在内)。如果作者真的有意指很长的一段时期,他绝不会错过这样一个机会来表明究竟在每一日中流逝了几个千年的光阴。”[9] 同样,Mark Ross 也注意到,“那些‘日’子一天一天的计数—第一日,第二日,第三日等等,强烈显明这是一部紧凑的流水帐。”[10] Victor Hamilton 也有类似的阐述,“有必要强调的是,在希伯来文圣经中,יוֹם 这个词的正常涵义是指一周里面的一天。”虽然在有些地方它可以指一个较长的时期,Hamilton说,“是那些不用正常和最基本的涵义来解释《创》1中 יוֹם 这个词的人们需要特别花力气来寻找证据,尤其是当יוֹם是由一个晚上和一个早晨组成的时候。不管是谁写《创世记》,我相信作者讲的是实在的一日。”[11] 除此之外,Gordon Wenham 注意到,“几乎毫无疑问是,这里的‘日’的指的是它的基本意思,也就是24小时的时间段。这里提到晚上和早晨,一天又一天的累计,以及安息日神的安息,都表明这里描述的是神在一周里面的活动。” 虽然他也提到“日”有时指“当……时候,”诗90:4说,一千年在神看来就像一日,Wenham 总结道,“在这类的经文中寻求‘科学’理论与圣经启示的关联是危险的。”[12] 最后,Allen Ross 声明,在《创》1,יוֹם 这个词“必须用它的正常意义来解释,因此《创世记》里的陈述无法回避地指向六日的创造。”[13]

 对于这一结论,我们完全赞同。

既然《创世记》第一章中记载神确实用六天来创造世界,令人惊讶的是许多福音派学者要么放弃这一观点,要么在这个话题上变得不置可否。Bill Arnold 是后面这种态度的代表。在他《遭遇创世记》(Encountering the book of Genesis)一书中(根据前言,此书是针对基督教大学的本科学生),他说我们不能确切明白希伯来文 יוֹם 一词的涵义,然后他指出,很难将24小时一日的观点装进时下地理学证据所定的框框里。他最后得出结论,“我们在这件事上不能太较真…这是与信仰无关的问题,如果知道神究竟用多长时间来创造世界真的很重要,圣经就会对此做清楚明白的交代。”[14] 对此我的回答是,“神早就交代清楚了!神还能说得比这更清楚吗?”

可悲的是,Arnold 并不孤单。G. C. Aalders 说,“我们这里所讨论的日不是与人有关的日,因为那时人还没有被造。我们讨论的是神的一日。试图测量创造日的长短永远是徒劳的。”[15] 然而,难道圣经不是神所写的,而且写给能够懂得“日”字含义的的人类吗?因着“有晚上有早晨”我们知道正在与一个24小时的“日”打交道,为什么只是想弄明白有晚上和早晨的一天是24小时的一天就被说成是徒劳无益的呢?

 John Walton 的讨论既繁琐又糊涂。他最后说,“如果我们非要打破砂锅问到底,神真的在七个24小时的日子中完成《创世记》第一章的所有活动?回答当然肯定的。但我们所不清楚的是,是否这实在的七天被整合在一个仪式的框架中,注重传达一个序列的宣告,或者是其它的什么。如果这本圣经注释所提出的功能大于框架的解释是正确的话,这段经文也许并不表明神在七天创造万物。神创造物质所用的时间也许不能限定在七天之内,而且创造本身也不是《创》1的主题。”[16] 这一令人困惑的结论竟出现在新国际版(NIV)的实用解经系列,而不是在一本更专业性的圣经注释中。人们不禁要问:如果神创造物质不是《创世记》第一章的主题,那么什么才是呢?[17]

Victor Hamilton,上文曾引用他的结论,即יוֹם指一个24小时的时间段(“不管是谁写《创世记》,相信他是在讲实在的24小时的一日”),然后作出如下声明:“现在,过去几个世纪的科学发展显示,认为宇宙是在一周内创造的是不合理和荒唐的。” [18] 相似地,Wenham,虽然清楚地坚持יוֹם指一个24小时的时间段,然后却得出结论说六天仅仅是“我们的作者用来讲述创造主做事是有系统和目的的一种方式而已,” “六天”不应该“呆板地按照字面意思”来解释。[19] 同样地,Robert Godfrey 辩解说,“《创世记》第一章中的‘日’是普通的24小时的一日,”但他接着得出结论说,“这些普通的“日子”是为了方便我们用人日常工作的方式来理解神的工作,不是神所必须遵守的一个时刻表。”[20]

Derek Kidner 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同意照字面来解释“日”,即使是圣经作者本人也理解为实在的“日”,然后,他作结论说,这只是“形象化的语言”,而且是“大 尺度地将很久的年代浓缩为几天。”最后,他颇为大度地总结道,“去争吵那些为了达意而刻意简化的文词就有点卖弄学问了。”[21] 用类似的口吻,Bruce Waltke坚称,《创世记》的作者“并无意在作一个严谨的历史陈述,”相反,却是“以拟人化的语言”传递万物起源的真理。他总结道,“《创世记》的陈述者采用与当代历史学家完全不同的陈述视角。他是从神学的视角,告诉我们神创造了地球,而且是非常有次序地创造的。”[22]

由此看来,根据这些福音派学者,《创世记》的记载只是要告诉我们,神做事是有目的的和有秩序的。这果真是《创世记》第一章的全部教导吗?

 六天一天24小时——一个令人尴尬的观点?

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这么多福音派学者放弃24小时一天的六天创造观或者在这个问题上变得不置可否?笔者认为有两大原因,而这两个原因都与《创世记》第一章的解经无关,因为对这段经文的最简单的和最直接的解读,显明神是在24小时一天的六天中创造了世界,这是许多这些福音派学者都承认的。[23] 第一个原因是,许多福音派学者都被进化论,或者(至少是)关于地球年龄的地质学证据所说服了。这样的立场就导致了他们对《创世记》第一章的解释。[24] 我觉得他们太过相信时下的进化论或地质学,因为二者都是基于一个未经证实的均变论假设,即认为我们现在在宇宙中所观察到一切过程总是保持着同样的快慢和方式。例如,根据均变论,我们可以用14C 确定化石的年代,因为14C全程衰变的速率是古今不变的。然而,一场灾变,比如《创》6-8记载的大洪水(参《彼后》3:3-6),就会使均变论假设无效;事实上,均变论直接与神迹相抵触。然而,进化论在公立学校和大学校园几十年的持续推广显出了杀伤力,不幸地是,连一部分福音派学者也被均变论和进化论的所谓“科学”假设所说服了。[25]

 我认为还有第二个原因为什么这么多福音派学者放弃24小时一天的六天创造观点或者在这个问题上变得不置可否。这就是,他们对这种见解感到尴尬。多年来,福音派被主流(即自由派)批判学者认为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一群人,他们做不来真正有“学术”价值的研究。他们的圣经观,尤其是圣经无误论,被认为是过于简单或幼稚。那些在非福音派学校攻读博士学位的福音派学者发现人们总是用不安的眼光注视着他们,而他们自己,也希望自己能跻身于有声誉的学者群,而不是机械呆板的基要派信徒。[26] 没有什么比坚持《创世记》第一章24小时一天的六天创造更为基要的了?这样的观点被认为是违背理性和未开化的,用Richard Dawkins 的话说,那些持此观点的人只不过被斥为小丑。

架构论:一个少一些尴尬的选择,但代价是什么?

所有这些,使得一些福音派学者去寻找一个理论来取代24小时一天的六天创造观。有些人提出一些相当创新的替代学说。例如,John Sailhamer 相信,《创》1:2的אֶרֶץ 应该翻译成“土地”,《创》1:2-31是指“应许之地”的创造,而不是世界的创造。[27] 而Duane Garrett 相信《创》1的七天不是指创造的时间,而是“神给摩西启示的七天”。[28] 尽管这两种观点很新奇,但他们需要把一堆假设塞进《创世记》第一章,而这些假设都是查无实据,甚至连勉强的旁证都没有。因此,这些观点并没有吸引多少人响应也就不足为怪了,故在此不再赘述。

相比之下,架构论却被众多福音派学者所拥戴。[29] 架构论触及时期论的一个主要弱点:与时期论不同,主张架构论者相信,六天创造就是普通的24小时一天的六天。换句话说,他们将יוֹם 解释为普通意义的24小时的一日。[30] 然而这个神在一周内的施行创造的“画面”不应该照字面理解,相反,“它只是一种文学的架构,用来将神的创造之工以一种分门别类的方式描述下来。” 所以,神的命令(“要有……”)“用一周七天的这种文学架构或框架中被非连续性的记录下来。” [31] 因此,《创世记》第一章,只是用一个文学架构来描述创造,而不是一个字面上的按顺序而写的记录。有时他们求助于古近东神话来说明类似情形并非只局限于《创世记》第一章。再者,《创》2:5显示那时还没有雨降在地上,表明神的普遍供应现今如何在创造之初也如何,因此在不同的创造之间需要多于24小时的时间。[32]

通常,人注意到如下模式:

受造王国                                             受造之王

第一天:光,昼和夜                    第四天:光体:日,月,星

第二天:海和空气                         第五天:海洋生物,飞鸟

第三天:土地和菜蔬                    第六天:陆地生物,人[33]

架构论乍看起来似乎是一个有希望的选项,但仔细推敲,发现它含有许多不能逾越的难关。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创世记》第一章是用正常的叙述体裁,不是诗歌体裁来书写的,而且是以先后顺序的方式。实际上,它包含50个的连续进行式结构(此乃连续动作的基本语法标志[34]),在《创世记》前20章中,除另外三章外,《创世记》第一章比其它任何一章都更多地使用此种连续进行式结构。[35] 在《创》1平均每节使用1.61个连续进行式结构。相比之下,在49:1-27(雅各对他儿子们的祝福)这段诗歌体裁中只有总共8个连续进行结构,平均每节只有0.30个。[36] 换句话说,《创》1比对应的诗歌体章节含有的连续动作标志多5倍。创世记的作者期望读者按着正常连续动作来理解《创》1,这难道还有什么疑问吗?《创》1的体裁显然是叙述体而不是诗歌体。正如Pipa 所言,“难道摩西还有其他什么更精确的方式来描写六个正常的连续日子吗?”[37]

事实上,很奇妙的是,时期论者(正确地)坚持了《创》1中的日子是连续的;架构论者(正确地)坚持了《创》1中的天是正常的24小时的一天;只有持24小时一天的六天创造观者坚持,《创》1中的天既是连续的,又是24小时的一天。

反对架构论的第二个理由是,上面勾勒出来看起来不错的那个模式在几个环节上行不通。退一步说,即使这个模式是完全真实的,也不能用来反对《创》1应做字面解释的证据,尤其是这一章包含如此众多连续动作的语法标志。不能仅仅因为某件事是用特定的模式来表述的,就认定这一模式不能按字面上的意思去解释。正如E. J. Young 所说,“为什么,仅仅因为纲要性的叙述安排,我们就能断定摩西真的抛弃了时间顺序?”[38] 其实,这个模式本是子虚乌有,只要看几个简单的例子就够了。首先,第一天的光并不依赖太阳,因此,太阳算不上是光的“王”。第一日的光是神的特殊创造,与太阳不同。如果有人很难理解有光却没有太阳,那么他们应该晓得在永恒中就会是类似的情形。根据启21:23和22:25,将不再需要太阳,因为主自己就是光。正如创造周的前三天,在永世中将会再次呈现有光却没有太阳的情形。第二,水在第一天就存在,而不是在第二天。第三,第14节中,第四天造的光体被安置在空气之上,而这是在第二天而不是第一天创造的。第四,第五天创造的海洋生物是要用来充满“海中的水”,而海是第三天被造的,不是第二天,与上面所列的表格相矛盾(参《创》1:10)。而且,除了人之外,没有任何海洋生物、空中飞鸟、或陆地生物是用来治理任何事物的。最后,人在第六天被造,不是来治理第三天创造的陆地或菜蔬,而是要治理同是第六天创造的陆地动物以及第五天创造的海洋生物和空中飞鸟。换句话说,虽然上面那张列表虽然看起来不错,但那个模式根本就讲不通![39]

第三,Kline 和其他一些人引用《创》2:5来支持对《创》1的非常规解释,这一尝试要求对这节经文及其与《创》1的关系作特殊理解,而这是没有根据的。首先要明白,《创》2:5-6乃并非容易解释的段落:这段经文仅是指对伊甸园的预备,还是针对全地的?只有在后一种情形,Kline 的解经才有考虑的可能。第二,即使Kline 对《创》2:5-6的解释是正确的,也不能排除在创造的第三天神有特殊的安排。如Young所说的,它至多表明“有可能存在这种的普遍预备。”[40] 况且,《创》2不是针对创造过程的第二次详细说明,相反,它是提供有关人和伊甸园的更进一步的资料,为理解《创世记》第三章的故事做铺垫。[41]

第四,如果《创世记》第一章并无意介绍有关创造的详细过程,而只是表明神创造的有序性,那为什么给出如此众多的细节呢?换句话说,如果这些细节不是本章的要点,为什么作者罗列如此之多呢?事实上,从经文来看,没有任何一个标志或暗示,这些“日”只是一种“形式”或“架构”,或者,那些哪一天创造什么的详细记录是不重要的。更进一步,如果神自己没有实实在在地工作了六天,出20:11怎么可能用神六天的创造性活动作为人做工的模式呢?[42] Kline 后来所尝试引入一个双层宇宙观(一个“在上的不可见的层次”,即《创》1中的‘日’所指的;和一个“在下的层次”,即我们实际所看到的),只能更增加人对这个问题的困惑。[43]

最后,架构论在释经学上面临一个很大挑战。简而言之,如果我们认为《创世记》第一章不是写实,而只是用形象的语言,说明神成就了这件事而已,那么我们在什么时候突然决定又要用字面意思来解释《创世记》的经文呢?是在《创世记》第三章,在蛇引诱夏娃的时候,或者那也不过是另外一个比方?如果是这样,人类的堕落实在发生过吗?洪水又怎么样呢?巴别塔呢?或者,亚伯拉罕,以撒,雅各,和约瑟呢?换句话说,既然《创世记》第一章经文里并没有内在标志指示我们应按比喻来解释它,我们怎么知道什么时候该停止这种解释呢?新约清楚地引用《创》1-2的创造,并且将这些记载当作是历史的真实(参《太》19:4-6;《可》10:6-8;《路》3:38;《罗》5:12-20;8:19:22;《林前》11:8-9;15:22;《林后》4:6;《提前》2:13-14;《彼后》3:5;《来》4:4;11:3)。这同样适用于《创世记》第三章、洪水、以及接下来的记载。[44] 正如E. J. Young 精当地指出,“如果把架构论同样套用在童女怀孕,基督复活,或《罗》5:12以下的经文,它将使这些经文的重要性大大消弱,就像它现今对《创世记》第一章的内容所做的一样。”[45]

换句话说,对于那些中意架构论的福音派学者,认为它比起将《创》1的“日”按字面和顺序解释的“尴尬”观点来说更让人满意,我的问题是:这样做真的值得吗?一旦我们决定将《创世记》第一章按文学而非文字方式来理解,哪里还有我们解经的保障呢?我们凭什么相信人类有过一个真实的堕落和洪水的审判呢?而且,如果第一个亚当并没有真实地堕落过,那么谁需要第二个亚当将人类从那个堕落中拯救出来呢(《罗》5:12-20;《林前》15:22)?那些坚持架构论的人真的思考过他们这一选择所导致的自身解经学上的分歧吗?

为什么不能照字面意思将《创世记》第一章理解为神的大能创造的最简单、直接顺序的记载呢?如果这样会导致一些知识分子给我们贴上“狭隘小丑”的标签,就随他们去吧!基督的宣称是窄的(约14:6:“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福音是窄的,而且十字架被这个世界的智慧视为愚拙(林前1:18-31),但它却是真的。《希伯来书》11章3节如此说,“我们因着信,就知道诸世界是藉神话造成的。这样,所看见的,并不是从显然之物造出来的。”我们真的认为时下的科学比神的启示更有权威吗?有时候我们知识上的骄傲可能成为我们信心的拦阻:如果无误的圣经在《创世记》第一章宣称神六天创造世界,那我们为什么不能简单地接受它,却要想方设法来回避这种解释呢?有时候,对圣经的最直白、简单、和最自然的解释,就是它最好的解释。《创世记》第一章正是如此,虽然一直有人试图用其他更复杂的方式来解释。

托德·比尔博士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现在Capital Bible Seminary 任希伯来文教授。本文最初在2006年11月发表于Evangelical Theological Society 年会上。

[1] Arthur Custance 在《空虚混沌》(Without Form and Void) 一书中也支持间隔论。该书于1970年由加拿大的Brookville发行。现在可以通过网路下载 http://www.custance.org/Library/WFANDV/index.html

[2] 详情参看 Weston Fields 所著《无形无物》(Unformed and unfilled, Nutley, NJ: Presbyterian and Reformed, 1976, 113-130页

[3] F. F. Bruce 在反驳间隔论时提到这个论点(“And the Earth was Without Form and Void”, Journal of the Transactions of the Victoria Institute 78 [1946])21-23 页。E. A. Speizer 在《创世记》(Genesis)(AB1; New York; Doubleday, 1964)第5页和Fields在《无形无物》(Unformed and unfilled)75-86页中也持同样观点。

[4] David Hagopian在他对三种创造观的详细论述中,提到间隔论时说它是一种“曾经很流行的观点”,指出它没有“被很多福音派信徒所接受”。因此,他甚至不多评论,只用一段概括性的文字一带而过。David Hagopian, ed., 创世记辩论:创造日的三个理论 (The Genesis Debate: Three Views on the Days of Creation),(Mission Viejo, CA: Crux,2001) 17.

[5] 除了Hugh Ross 和 Gleason Arther (即 David Hagopian一书中有关时期论章节的合作者【创世记辩论,第123-163页】),其他持时期论观点的包括 Derek Kidner (创世记【Gensis】丁道尔旧约解经集,Downers Grove, IL: Intervasity, 1967, 56-58页);R. Laird Harris, “创世记中创造日的长短”在神真的在六天创造吗?(由Joseph Pipa Jr.和David Hall编辑,第2版,White Hall, WV: Tolle Lege, 2005)101-11页;和Walter Kaiser (由Peter H. Davids, Frederick F. Bruce, Manfred T. Brouch, 和Walter C. Kaiser编辑的,圣经中的难题【Downers Grove, IL: InterVarsity 1996】104页)。Ross和Archer声称他们观察到在过去几年中在大学/神学院/教会的听众中支持架构论和年轻地球的人数急剧下降。Hagopian, 创世记辩论,158页注5。我自己的观察是架构论在过去几年越来越受欢迎,而年轻地球的支持者则越来越少。

[6] Hapogian, 创世记辩论,123页。

[7] Gleason Archer, 旧约圣经入门综述,A Survey of Old Testament Introduction, (rev. ed.; Chicago, Moody, 1994) 201页。

[8] 详情请参看Fields, 无形无物,Unformed and Unfilled, 178页。

[9] John Skinner, 关于创世记的批判释经解经,A Critical and Exegetical Commentary on Genesis (ICC; 2nd ed.; Edinburgh: T. & T. Clark, 1930) 21 页。

[10] Mark E. Ross, “架构论假说:关于创世记1:1-2:3的一种解释,”(The Framework Hypothesis: An Interpretation of Genesis 1:1-2:3),在神真的在六天创造吗?

[11] Victor Hamilton, 创世记:1-17章 (The Book of Genesis: Chapters 1-17) (NICOT; Grand Rapids, MI:Eerdmans, 1995) 53页。

[12] Gordon J. Wenham, 创世记1-15 (Gensis 1-15)(Word Biblical Commentary; Waco, TX: Word, 1987) 19页。

[13] Allen Ross, 创造和祝福:创世记查经释经入门 (Creation and Blessing: A Guide to the Study and Exposition of the Book of Genesis) (Grand Rapids, MI: Baker, 1988) 109页。Ross给出四个理由应该把יוֹם理解为24小时一日:1)在其他地方用做数字的时候,יוֹם都是指24小时;2)出埃及记第20章有关安息日的教导是以六日创造为基础;3)从第四天开始,日子、年代、记号,以及季节“表明正常计时体系已经完全开始运作”;4)如果יוֹם是指的一个时期,则需要有一个很长时期的“日”和一个很长时期的“夜”。

[14] Bill T. Arnold, 遭遇创世记 (Encountering the Book of Genesis) (Grand Rapids, MI: Baker, 1998) 23页。Arnold 总结说,“创世记第一章的要点在于神确实创造了世界,而且他造得井然有序、完好无缺。

[15] G. Charles Aalders, 创世记:卷1 (Genesis: volume 1) (Bible Student’s Commentary; Grand Rapids, MI: Zondervan, 1981) 58页。

[16] John H. Walton, 创世记(Genesis)(The NIV Application Commentary; Grand Rapids, MI: Zondervan, 2001) 156页。

[17] 在其余的地方Walton写到我们“得到很少有关架构性宇宙(即物质)的信息。想要问神在第一天到底创造了什么具体的东西是徒然的,因为经文的重点不在于具体的东西,因此并不回答这个问题”(创世记,84页)。而照我看来神所创造的具体的东西正是创世记1:1-31经文所记录下来的,从第一天开始以及接下来的五天。在这一章里我清点出神创造的22样具体的东西

[18] Hamilton, 创世记,53页。

[19] Wenham, 创世记1-15,39页。

[20] W. Robert Godfrey, 神创造的样式(God’s Pattern for Creation)(Phillipsburg, NJ: P & R, 2003) 90页。

[21] Kidner, 创世记,57-58页。

[22] Bruce K. Waltke, 创世记:释经(Genesis: A Commentary)(Grand Rapids, MI: Zondervan, 2001) 76-77页。

[23] 例如,R. Laird Harris说,“我很情愿地承认关于本章中一日为24小时的观点实在是初读之下很自然的一种解读”(“创造日的长度“,103页)。请参看以上所讨论的Mark Ross, Hamilton, 和Wenham的观点。

[24] 例如,Waltke反驳24小时观时,只是在注脚中简单地说“多数科学家们拒绝字面上的24小时间隔”(创世记,61页注29)。人们禁不住要问,Waltke在他的许多作品中所展现的良好和高质量的解经跑到哪里去了?只是因为“科学家们”所拒绝的,我们这些坚持圣经无误的人就一定要附和,却不先查考一下圣经到底怎么说的吗?

[25] 因时间和篇幅所限,不能对这个重要话题展开讨论。参看Michael Denton(进化:一个危机四伏的理论 Evolution: A Theory in Crisis),Michael Behe (达尔文的黑盒子 Darwin’s Black Box),和Phillip Johnson(审判达尔文 Darwin on Trial)的近作。所有这些作者揭示了进化论的缺陷,尽管其中有些作者仍然坚持认为地球还是很古老。另参HenryMorris所著的早期经典(旷日持久对抗神 The Long War Against God, 科学创造论 Scientific Creationism, 等等)。Whitcomb 和 Morris 的创世记大洪水(The Genesis Flood),虽然属早期作品,仍然提供了反驳均变论的有力论据。

[26] 很久以来我一直怀疑(但我只能用蛛丝马迹般的证据来支持我的怀疑,所以我这怀疑也可能完全是捕风捉影)那些从最保守和基要派背景中(比如类似Bob Jones大学,甚至达拉斯神学院,特别是在早些的时候)出来的,往往对自己母校的基要派信仰感到难堪,因而试图以某种方式来反戈一击。套用到我自己身上,因为是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也许我的“反叛”是表现在一个充满敌意的大环境中坚持保守的信仰。

[27] John H. Sailhamer, 创世记不受约束 Genesis Unbound (Sisters, OR: Multnomah, 1996) 47-59页。这种观点的一个最明显的困难是在创世记1:1和1:2中它赋予אֶרֶץ 两种不同的意思。再者,第1节中毫无迹象表明创造仅限于应许之地。

[28] Duane Garrett, 创世记再思 Rethining Genesis (Grand Rapids, MI: Baker, 1991) 193页。同样,P. J. Wiseman,六天中启示的创造 Creation Revealed in Six Days (London: Marshall, Morgan & Scott, 1948) 133-34页。然而,经文中毫无迹象表明这些日子是“神对摩西启示”的日子,甚至创世记全书中都没有介绍摩西这个人。

[29] 例如,Meredith G. Kline,“因为那时还没有降雨”Because It Had Not Rained,WTJ 20 (1958) 146-57页;Mark D. Futato,“因为那时已经降雨:查考《创》2:5-7对《创》2:4-25和《创》1:1-2:3的帮助”WTJ 60 (1998) 1-21页;Lee Irons (Lee Irons与Meredith Kline,“架构论”,在创世记辩论,217-53页);Henri Blocher, 起初:创世记的开头数章 In the Beginning: The Opening Chapters of Genesis (Downers Grove, IL: InterVarsity, 1984); Waltke, 创世记 Genesis, 54-56页;Hamilton, 创世记 Genesis, 54-56页;Wenham, 创世记1-15 Genesis 1-15, 39-40页;Mark Throntveit, “创世记中创造的描述是按着先后次序吗?不是”,在创世记辩论:关于创造和洪水的持久地疑问 The Genesis Debate: Persistent Questions about Creation and the Flood (ed. Ronald F. Youngblood; Grand Rapids, MI: Baker, 1990) 36-55页;以及 Godfrey,神的样式 God’s Pattern, 85-90页。荷兰神学家Arie Noordtzij在他的著述GodsWoord en der Eeuwen Getuigenis中提出的架构论思想,该文发表于1924年。N. H. Ridderbos将该文翻译成英文,《创世记》1章与自然科学是否矛盾?Is There a Conflict Between Genesis 1 and Natural Science? (Grand Rapids, MI: Eerdmans, 1957).

[30] Irons 和 Kline, “架构论观点”Framework View, 219页。

[31] 同上。

[32] 参看Kline,“因为那时还没有降雨”Because It Had Not Rainded,146-57页,“架构论观点”Framework View, 230-36页。

[33] 参看,如Meredith Kline,“创世记中宇宙初创的时空”Space and Time in the Genesis Cosmogony,科学与基督教信仰展望,Perspectives on Science and Christian Faith 48 (1996) 2-15页;Irons 和 Kline,“架构论观点”224页。

[34] Bruce K. Waltke和Michael O’Connor,圣经希伯来文法入门 An Introduction to Biblical Hebrew Syntax (Winona Lake, IN: Eisenbrauns, 1990) 543页。

[35] 创世记前20章中waw连续不定式结构最多的三章为,第五章(60个),第十一章(51个)和第19章(64个)。

[36] Todd S. Beall, William A. Banks, 和Colin Smith, 旧约圣经词义解析 Old Testament Parsing Guide (Nashville, TN: Broadman and Holman, 2000) 1-15,46页。

[37] Joseph A. Pipa, Jr., “从混沌到世界:对《创》1:2-2:3非字面解经的批判”,From Chaos to Cosmos: A Critique of the Non-Literal Interpretations of Genesis 1:2-2:3,自神真的在六天创造吗?Did God Create in 6 Days?,183页。

[38] Edward J. Young, 查考创世记1章Studies in Genesis One (Philadelphia: Presbyterian and Reformed, 1964) 66页。我实在佩服Young反击架构论假说的深刻力度(44-105页),这本小册子是我35年前买的(那时架构论假说还远不如现今这么流行),在读了许多现代的反击文章后再次读到这本小册子,我发现Young的论证比其他作者全面深刻得多。

[39] 继续参看Young,创世记1章 Genesis One,68-73页。

[40] 同上,64页。

[41] 深入讨论请参看Douglas F. Kelly, 创造和变化:科学视角转变下的《创》1:1-2:4 Creation and Change: Genesis 1:1-2:4 in the Light of Changing Scientific Paradigms (Ross-Shire: Christian Focus, 1999) 121-26页;Young, 创世记1章 Genesis One, 58-65页;Pipa, “从混沌到世界” From Chaos to Cosmos, 152-62页。Young和Pipa在这里都讨论到令人生疑的一个宣称,就是《创》1使用了拟人化的语言,也就是说“日”,“晚上和早上”都是借用人的语言。请继续参看,Young, 创世记1章,55-58页;Pipa,“从混沌到世界”,162-65页。

[42] Young也如此说,创世记1章,47页。

[43] 参看Kline,“空间和时间”,Space and Time, 2-15页;Irons 和 Kline,“架构论观点”,236-48页。Irons和Kline辩解说,“日”以及“晚上早上”这样的语句是特别的用法,是“形象地用形而下的名词来描述形而上的事物,… 圣经用地上的时间来描述天上时间的进程”(240页)。

[44] 参看Kelly, 创造和变化,129-34页关于新约中有关创造,堕落,洪水,和先祖经文的列表。

[45] Young, 创世记1章,99页109注脚。同时参看John MacArthur,起初的战役 The Battle for the Beginning (Nashville, TN: Thomas Nelson, 2001) 21-24页。

请反馈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