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皮瑞福 (Thomas Purifoy)
用心良好的学者引入了有损圣经权威的理念,这在教会史上不乏其人。才华横溢的旧约神学教授约翰·沃尔顿(John Walton)就是其中的一位。 继续阅读“约翰·沃尔顿的诺斯替主义世界”
Chinese Creation Science Association
托马斯·皮瑞福 (Thomas Purifoy)
用心良好的学者引入了有损圣经权威的理念,这在教会史上不乏其人。才华横溢的旧约神学教授约翰·沃尔顿(John Walton)就是其中的一位。 继续阅读“约翰·沃尔顿的诺斯替主义世界”
张纪德
作者:卡尔·维兰德(Carl Wieland)
译自《人类一家亲:圣经、科学、种族和文化(http://creation.com/onehumanfamily) 第七章:变换不定的“人类进化”故事 继续阅读““猿人”的说法原来如此”
从教会初始,《创世记》就被神学家们仔细分析。罗思修经常声称,说早期神学家支持他的长日论,几乎无人相信一天是24小时,但事实却相反。大多数人相信一日就是24小时,少数存不同意见的人相信一日是一瞬间,而不是更长。早期释经家一致相信年轻地球论。长日论和间隔论的观点出现于19世纪初,乃是对年老地球论的“科学”的回应。 继续阅读“《反驳妥协》第三章 历史上对《创世记》一到十一章的解释”
張紀德
許多基督徒及慕道友對科學與信仰方面的討論感興趣,但要小心一些似是而非的認知。使者雜誌59|6期的《生命演化與基督信仰》一文,筆者覺得有諸多可商榷之處。比如說:「演化本身有充分科學証據的生物機制」(p48右上);又說,「從最簡單的形式開始……上帝掌管生命演化的機制……」(p49左)等,均不恰當。 继续阅读“當科學與信仰交集時——進化論是科學嗎?”
本章的主旨就是要论证,在大约4500年前曾经发生过一场全球性的大洪水,这是圣经的教导。 这一教义和罗思修 (Hugh Ross)的认知截然不同;他认为“两万到三万年前”在米索布达米亚(两河流域)发生过一场局部性洪水(GQ:177)。 本章将提出全球性洪水的科学证据,并为灾变板块构造学提出可能的机制,同时也将反驳罗思修赖以对抗全球洪水论的众多地质学论证,并要回答那些对挪亚方舟持怀疑态度者的攻击性言论。 继续阅读“《反驳妥协》第八章 全球性洪水和挪亚方舟”